聘請電視臺播音員教授快板
(三)學校規(guī)范管理 保證學生學有所長
從2001年6月教育部頒發(fā)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我們不難看出:校本課程已作為一種與國家課程相對應的課程形態(tài)成為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并在新的課程設置規(guī)定了各年級每周一節(jié)校本課程,所以規(guī)范、嚴格的管理校本課程既是執(zhí)行國家對校本課程的管理要求,也是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重要保證。
為此,我們采取如下的措施對校本課程進行管理:
1.做到“四專”
每一門課程都選派專任教師負責,每一個課時都能做到專時專用,每一門課程都有一個專室,同時,各專室的師生還根據(jù)每一個專室的特點,為該專室起了一個智趣的名字,如:把蘆葦畫制作室叫做“拙趣苑”,把粘貼專室叫做“巧樂園”,把相聲專室叫做“拾樂齋”,舞蹈專室叫“飛鴻苑”等。并把這些智趣的名字連同授課時間、學生姓名等內(nèi)容,制成展板,布置在各專室中。
圖為部分教室展板的照片:
2.做實規(guī)范:當自選走班基本滿足學生需求一段時間后,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課程沒有規(guī)劃,沒有實質(zhì)內(nèi)容,完全是一種放任的狀態(tài),于是學校制訂了校本課程開發(fā)方案,指導教師如何開發(fā)校本課程。
按理說,校本課程,既然是課程,開發(fā)校本課程就得編寫教材,一開始,我們也是編寫教才,但是隨著工作的推進,我們認識到,校本教材以學生需求為主很難做到一次性建設完成而一勞永逸,特別是學生的需求具有很強的時代變化性,需要不斷進行動態(tài)調(diào)整,原來的教材過段時間就不能用了。后來我們只編寫課程講義,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將以不同,今年與去年的講義不同,隨時調(diào)整,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做到了因時而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3.做寬評價
評價校本課程既要了解它在學生中受歡迎的程度,又要看學生在學習校本課程中的表現(xiàn),還要看學生通過校本課程所得到的收獲,從而使他們能發(fā)展自己最突出的興趣和天賦,在原有基礎上不斷進步和發(fā)展,從而成為有獨特價值的人。所以校本課程評價宜寬不宜窄。我校評價的內(nèi)容是:
評價教師:
基礎: 講義+課時+人數(shù)+教師自己培訓
展示:學生有興趣+自信+有功底+能登臺演出
個性特長:進步+出類拔萃
評價學生:
小學六年里至少交一個知心朋友;至少練成一項體育特長;至少學會一種樂器;至少采訪一次校領(lǐng)導;至少做一星期志愿者;至少為學校獻一條合理建議;至少做一件科技作品;至少學會種植一種植物;至少登臺參加一次演出;每周至少為父母做一件感恩的事。
4.做好銜接:隨著校本課程進一步建設,不段出現(xiàn)新的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新生要進來,老生哪里去?二是師不如生,學生如何發(fā)展?為此,我們設定了以下幾項措施加以解決:一是臺階式推進,二是復式班教學,三是年級開設,四是跟班推進,五是教師進修,六外請專家,七推薦給社會更好的團體。
通過幾年的實踐,我們的校本課程的已初具規(guī)模,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四)搭建展示平臺 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眾所周知:很多孩子是憑一時興趣而學習的,三天熱鬧沒興趣,就不再愿意學習了。學生是希望得到別人肯定和贊賞的,展示—激勵—進步—再激勵—再進步是孩子成長的基本心態(tài)。為此,我們?yōu)閷W生搭建了各種形式展示的平臺:首先我們將所開設的校本課程,根據(jù)各科目的內(nèi)容,設置了主題展示月活動,搭建了月月有節(jié)的展示平臺:如將篆刻、盆景制作、各類粘貼等課程設置為一月的心靈手巧——巧手節(jié),將各類閱讀、朗誦、演講等設置為二月的書韻飄香——讀書節(jié);將京劇、相聲、校園劇等設置為三月的國粹出新——曲藝節(jié)等,共有12個主題展示月活動。利用周一升旗、學校的廣播、錄像、展板等形式進行展示。保證每一位同學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每位同學都能在展示中增強自信,在展示中享受到成功的快樂,身心得到滿足;其次,設置了大型的綜合演出展示及參加社會各種展示,每到六一,我們都組織大型的文藝演出、有機會就參加延慶文委舉辦的消夏避暑專場演出、世界葡萄大會專場畫展、野鴨湖公益活動等,參與演出及展出作品的人數(shù)在逐年增多,節(jié)目及作品的質(zhì)量也越來越高,學生的自信也越來越強……幾年中,我們組織了10多場不同場次的演出及展覽,學生在被贊賞中體驗著成功、享受著快樂,張揚了個性。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