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視墻”推不倒,二三本院校學生如何咸魚“翻生”
王怡不否認,與名校學生相比,二三本院校的學生在專業(yè)技能、視野、知識面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距?伤焕斫獾氖,為何現(xiàn)在連實習也會遭受“歧視”?
當年高考失利后,媽媽安慰她說,要相信“能力比學歷重要”,但當放棄復讀選擇了二本院校后,她卻悲哀地發(fā)現(xiàn),“連實習的機會都沒有,去哪里鍛煉能力?”
在王怡周圍,能夠依靠自身能力獲得和名校學生相等的實習機會、平臺的學生太少,除非老師和父母有人脈。
然而,這群或通過自身努力、或通過人脈推薦找到實習崗位的“幸運者”,在和名校學生站到了同一個平臺上后,往往又會遭遇現(xiàn)實帶來的沉重一擊。
湖北科技學院的陳晨就是“幸運者”之一。在今年畢業(yè)實習之前,他已經(jīng)有多次在本地各類媒體實習的經(jīng)歷了,“大都是學校老師推薦的”。
盡管如此,二本院校的出身依然不可避免地給他帶來煩惱,他自嘲地稱自己來自“第三世界院!!按蠖罴僭谝患颐襟w的記者站實習,記者們都喜歡帶武大、華科的學生外出采訪,我們這些第三世界院校的都是坐冷板凳的后備軍,人手不夠了才想到你,平常都在打字吹空調(diào)加收稿子”。
有企業(yè)的HR質(zhì)疑,二三本院校學生自身的能力是否能勝任更高的平臺?對此,一個二本院校的女生回答說:很多人否定了我們通過努力改變自己的可能性!八麄兛诳诼暵曊f著高考要改革,不能一考定終身,但現(xiàn)實中人們還是在用高考成績當標桿!
這名女生告訴記者,學校的實習合作基地少得可憐,且都是本地的小企業(yè),即使去了,也是“打醬油”。她靠自己的努力終于進入了北京一家知名企業(yè)實習,其間勤奮刻苦,得到了所在部門同事的認可,但當這家企業(yè)進行校園招聘時,她還是被拒之門外!巴逗啔v的不僅有北大清華的,還有從國外名校回來的海歸,我怎么爭得過?”她說,“這是二三本院校學生的常態(tài),他們必須不斷去適應這種不被接受和不斷努力也換不來收獲的現(xiàn)狀。”
“想想真覺得害怕,連實習都會給我們豎起一道門檻,以后如何咸魚翻生?”王怡說。
和王怡一樣,不少二三本院校學生都有一個疑問,“學歷和能力,到底哪個更重要?”
在裴少巖看來,這個已經(jīng)被討論了無數(shù)次的話題并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明白的,“如果拋開其他,只看這兩個指標,當然能力比學歷重要。”但對用人單位來說,在無法確定你的能力時,如果需要在這兩者間作一個抉擇,“他就選擇了學歷”。(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學生名字均為化名)(記者 諸葛亞寒 實習生 謝婷婷 楊雨)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