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獲=“冒險”,安全=“平庸”?
對大學生搭車出游的行為,贊同者認為,搭車是鍛煉才干、接觸社會的一種有效方式,而“溝通、信任、感動”也往往成為搭車者們回味的關鍵詞。對此張欣表示認同。張欣說,很多搭車者只帶很少的錢甚至不帶錢,所以每一次請求免費搭車,搭車者都要厚著臉皮,被拒絕也是家常便飯。但正因為這樣,碰見熱心腸的陌生人,就更讓搭車者們感動。“我就曾在貴州一條山路上走了7個多小時才搭上一輛車,司機答應帶我的時候,我眼淚一下子就出來了,這種情感經(jīng)歷是別處無法獲得的財富。”張欣說。
此外,搭車者們?yōu)榻鉀Q食宿想出的種種辦法,如工地搬磚、飯店洗碗、投宿寺廟等行為,也為大學生們所贊賞。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學生林云龍說:“人不逼自己一把,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潛力有多大。搭車旅游既能欣賞風景,又能鍛煉生存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不過,在人人網(wǎng)近期一項“你是否會搭車遠游”的調(diào)查中,有393人選擇“是”,選擇“否”的卻達到1198人,其中“安全無保證”成為最常被提及的理由。“搭車固然可以收獲很多,但一旦出現(xiàn)安全問題,那些冒險得來的收獲還有什么意義?”一名網(wǎng)友說。但也有人認為“待在家里最安全,但選擇了平庸的你,什么也收獲不到”。
鄭州大學學生輔導員張實勤告訴記者,每當有學生跟他聊起搭車出行,他都表示反對,有一次一名學生已經(jīng)開始做準備,為此他還通知了家長,“磨煉自己有很多渠道,沒必要采取安全系數(shù)低的方式。現(xiàn)在的大學生獨生子女多,一味追求刺激對家庭也不負責任!
搭車并非人人適合
盡管面臨的反對聲不少,但隨著搭車遠行吸引到越來越多的目光,大學生又該如何對待心中的“搭車熱情”呢?
何磊鋒注意到,外界往往過于渲染搭車行為的“正能量”,而對其中的困難甚至危險描述甚少!拔覀兠磕甓寄苈牭接腥舜钴嚤或_被搶甚至危及人身安全的消息,大學生還是應該多和有經(jīng)驗的‘驢友’交流,他們了解的情況更全面!焙卫阡h說。
雖然找張欣取經(jīng)的人很多,但張欣一直認為,搭車并非人人適合。從安全的角度考慮,每次出門張欣都要找一名同伴。2012年,一位朋友和張欣一起出行,但同伴并沒有表現(xiàn)出獨立遠游的素質(zhì),不僅一直由張欣照顧,把張欣“累得半死”,而且?guī)滋煨迈r勁一過,他就無法忍受奔波,最終中途買了回家的機票。事后張欣總結說,獨立生活能力差的人不適合搭車,最好能先通過其他方式培養(yǎng)生活能力,否則在路上會很累。
何磊鋒建議,大學生可先在本省范圍內(nèi)出行以積累經(jīng)驗,同時要堅決避免前往人煙稀少的路段!拔矣X得當務之急還是要高質(zhì)量地普及安全教育!焙卫阡h說,“我甚至在高速路上見過攔車的大學生。如果學生連這點安全意識都沒有,還是不要出來了!
首都師范大學教師楊燦坤認為,學校也面臨挑戰(zhàn)!皩W校是堵還是疏?是否應該把安全工作做在前頭?或者開發(fā)更符合‘90后’大學生特點的社會實踐項目,以吸引他們?如果搭車的大學生越來越多,這些問題都應該及早研究。”(應被采訪者要求,張欣為化名)(記者 高毅哲)
(來源:中國教育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