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1月17日電(趙英梓 龔霏菲)10月17日,在首個扶貧日召開的全國社會扶貧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上,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榮獲“全國社會扶貧先進集體”稱號。人大附中在“放大生命”、“促進教育均衡校長大有可為”、“遣帥領漁”、“目標引領”四個理念支撐下,積極開展教育扶貧,讓更多孩子享受到優(yōu)質的教育。
異地聯(lián)合辦學傳播新型教育理念
早在2002年,人大附中決定與新密市政府合作創(chuàng)辦人大附中鄭州分校。2004年8月,新密校區(qū)正式掛牌。劉彭芝校長和學校其他領導多次到鄭州分校指導工作,還派出100余人次干部、骨干教師、外籍教師赴鄭州分校講學,將人大附中先進的辦學理念、辦學經驗帶到了鄭州分校。另一方面,人大附中多次邀請新密市主管教育的領導,鄭州分校干部、教師、學生代表,以及新密市其他學校的干部、教師來人大附中參加各種研討活動,進行學習、培訓、交流。
經過8年的苦心經營,克服重重困難,這所新生的學校已經發(fā)展成為一所質量較高、在當地有影響力的學校。在與鄭州分校解除合作辦學關系,變?yōu)椤叭舜蟾街新?lián)誼學!焙,人大附中繼續(xù)運用網絡、遠程教學等方式對其提供幫助。
山區(qū)學生“留學”人大附中
為了更多的孩子能夠直接享受到人大附中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讓邊遠地區(qū)的孩子走出大山,開闊眼界,人大附中每年都會招收“小留學生”。
在共建共享聯(lián)盟2006年推出的“支援西部教育,全國基礎教育優(yōu)秀中小學課件網絡播出活動”中,聯(lián)盟主席劉彭芝和互聯(lián)網協(xié)會的負責人一起考察了寧夏六盤山中學時發(fā)現,該校的所有學生都是大山里的孩子,雖然生活很苦,但學習特別勤奮。劉彭芝主動提出,除了網上教育資源幫扶之外,人大附中與六盤山中學建立手拉手學校,讓他們每年選派10個孩子到人大附中“留學”。隨后,人大附中又與另一所聯(lián)盟內學校——貴州省畢節(jié)民族地區(qū)中學建立了手拉手學校,不但通過網絡共享人大附中及聯(lián)盟資源,并讓他們也每年選派8名學生到人大附中“留學”。學校還陸續(xù)接收過四川什邡中學、內蒙古少數民族地區(qū)、北航附中、人大附中分校、翠微學校等校優(yōu)秀學生來人大附中留學,最多一個學期達300余人。
多種途徑 扶貧助弱
人大附中成熟的教育扶貧模式使幾千所學校的學生受益。人大附中的扶貧模式有五種,一是幫扶薄弱學校,其中包括與河南新密聯(lián)合辦學,建立寧夏六盤山實驗學校等,共涉及全國十三所學校;二是受托管理五所新建學校;三是開展校長教師培訓,包括承辦教育部影子校長培訓等五個項目;四是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扶貧,其中1+1慕課項目惠及重慶、內蒙古、河北等地十余所學校,基礎教育資源聯(lián)盟加盟學校四千二百多所;五是每年接受來自各地薄弱校近三百名學生到人大附中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