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家長劉女士:孩子現在上小學,作為家長,孩子在校期間,我們和老師的交流都比較少,不知道該怎么和老師進行交流?
專家觀點
北京朝陽區(qū)安慧里中心小學校長孟夏:一個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長,僅靠學;騼H靠家庭都是不夠的。教師觀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況,家長也很難看到孩子在校的表現,需要的是兩者之間的合力,教育才會有針對性和連貫性。應該說,因為家長的成長經歷不同、職業(yè)不同、發(fā)展現狀不同,要讓他們在教育孩子方面都能與學!安秸{一致”,真的很難。我認為“家訪”和經常的電話聯(lián)系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重要手段。
首先,我認為,家長選擇了一所學校就要認同學校的辦學理念,密切關注教學活動的進行,重視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積極地承擔在家庭中應盡的職責,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發(fā)現孩子的問題以及自己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困惑應主動與教師交流,使家庭與學校在教育目標上達成一致。
其次,家長與教師間應保持一種愉快而積極的伙伴關系。家長與老師的共同目標是教育好孩子。正因為有共同的目標基礎,故彼此應充滿信任。在彼此尊重的基礎上,有事直言,客觀對待孩子出現的問題。在學校,老師需要照顧的孩子較多,時間有限,可能跟每位家長每次交流的時間不會很長,所以家長跟老師交流要有明確的目標,要注重效果。家長要先跟孩子有充分的交流,對孩子的情況有個全面客觀的把握,然后帶著問題有的放矢地去跟老師交流。由于家長與教師的社會角色不同、對教育的理解不同等諸多方面存在差異,因此在交流中很有可能產生矛盾。這時,家長如何處理最為關鍵。一方面要充分相信教師對于孩子的愛與幫助。另一方面,對于教師的教育方式有疑問,可以大膽說出你的擔心并從家長的立場提出建議,尋求幫助。不要帶著情緒一味地挑剔、指責教師,這樣不易于問題的解決,F在,年輕教師越來越多,他們也需要在教育孩子中成長與成熟,也希望家長給年輕教師更多的包容,在主動溝通中積極合作,共同教育孩子。良好的家長與教師關系,有助于孩子在學校健康快樂地成長。
在溝通方式上,面談當然是最好的溝通方式。通過與老師零距離的溝通,讓老師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現,家長也可以從老師的口中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這樣雙方也更容易達成共識。但是,在老師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家長應該主動跟老師預約。這樣老師會安排出時間,而且雙方都有充分的準備,也會達到比較好的溝通效果。
另外,要充分利用現代通訊手段。如果沒有時間面談,可以通過電話和短信溝通,更可以通過網絡聊天、E-mail的形式來聯(lián)系。這些便捷的現代化交流手段方便靈活。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身上的問題,往往暴露的是家庭中的問題,有些更是直接指向夫妻關系的問題,因此建立良好、健康的家庭關系極為重要。在孩子健康成長的過程中,家長與老師應形成教育共同體,統(tǒng)一戰(zhàn)線,形成優(yōu)勢互補,助力學生的成長。文/記者 安蘇
(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