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wǎng)北京7月19日電 (記者林露 實習生王玉雪)隨著2013年高考成績的公布,各省市所謂的 “最牛高考班”爭相在媒體上炫耀,平均分數(shù)、一本上線人數(shù)、考上北大清華的人數(shù),一個個令人眩目的數(shù)字讓許多家長和考生趨之若鶩。但在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儲朝暉看來,“牛!薄ⅰ芭0唷钡某霈F(xiàn)是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結果!案鱾學校的發(fā)展本來應該是平等的,但由于人與人之間權利、資源配置等的不平等,導致了校際之間權利的不平等,這是“牛!背霈F(xiàn)的根本原因!
每年高考過后,各地的高考“牛班”都會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湖南師大附中高1018班40個考生中39個被保送到重點一本,其中26人保送到北大清華;山東青島萊西一中南校09級一班的56名學生全部一本達線,全班平均分數(shù)649分……在中國這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國度,分數(shù)是“硬道理”,入讀一所好高中被視為通向一所好大學的重要通道;辦成一所“牛校”、帶出一個“牛班”不僅成了學校的榮耀,儼然也成為了政府的政績,于是乎,各種新的教育競賽由此拉開,掐尖搶生源、嚴苛校規(guī)等各種“搶分”手段層出不窮。
“本來,學校之間發(fā)展應遵循一些基本規(guī)則,有一套校際倫理;學生受教育權利應是平等的,成長發(fā)展需求也具有多樣性。但是,長期以來,校際倫理被打破了,多樣性發(fā)展需求也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形成了學校的關注點集中在分數(shù)上面,所有學生都按考試分數(shù)排隊,這樣的教育理念和定位導致社會上一批“牛校”的出現(xiàn)!
儲朝暉說,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抗戰(zhàn)前,還沒實行全國聯(lián)考,當時社會上的一批“牛校”,牛在教學質(zhì)量、學生學業(yè)、學校社團生活豐富多彩。而縱觀當下的“牛!,給人共同的感覺都是在通過“魔鬼訓練”提升學生的考試分數(shù),讓學生在一個方面發(fā)揮到極致。但是,“魔鬼訓練”也帶來了兩方面的弊端。一方面造成“題海沒志”,由于過度強調(diào)分數(shù),學生沒有生成健全的志向,造成30多年來高考頭名學生后來的發(fā)展狀況并不理想;另一方面,造成對孩子悟性的傷害,由于過度訓練造成機械化、模式化的思維,毀損了悟性,影響到學生今后的長遠發(fā)展。相比較而言,現(xiàn)在的“牛校”只是牛在考試分數(shù)方面,可以說處于一種不健全的狀態(tài)。
我們需要的是現(xiàn)在這樣的 “牛!眴?這也許是個智者見智的問題!鞍驳昧夹Gf間,普遍培養(yǎng)天下英才!眱Τ瘯熞徽Z道出了他的美好期望。他說:“政府應平等對待每所學校,不再把學校分成三六九等;高中要走特色發(fā)展之路,尋求多樣化發(fā)展,同時強化校際倫理的建設;學生、家長需理性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學校!眱Τ瘯熣J為,是不是真正的“牛校”,更應該看的是學校里的所有學生在知識情感意志行為等多方面的發(fā)展。
(責編:林露、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