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第三次采訪溫玉澤時,他的臉上依然沒有笑容……他在全國第一個辦起“異地高中班”,而且一辦就是6個。
“別耽誤了孩子”
“兩眼一抹黑”就建學校
不足20畝的校園內(nèi),既有小學,也有初中和高中。千余名孩子,年齡相差甚大,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身份——外來工子弟。而這所名為晉江市荊山學校的創(chuàng)辦者,正是老溫。
48歲的溫玉澤是重慶墊江人,上世紀80年代末就到晉江打工。從油漆工做起,后轉(zhuǎn)行當建筑小工,靠著在工友中建立起的威望,老溫成了他們這支四川重慶籍建筑隊負責人,做起了“包工頭”。最多時,手下有1000多人。
進入新世紀,高速發(fā)展的晉江經(jīng)濟像疾駛的動車,也帶火了全市建筑市場。但每年3月、9月企業(yè)建設高峰期,卻屢屢一工難求。為何?原來此時恰值新學期開學,他們往往要回家解決孩子上學的問題。
“我就琢磨,要不就在晉江當?shù)剞k所學校,既解決工友們的后顧之憂,也能穩(wěn)定自己隊伍!崩蠝馗嬖V記者。晉江也正苦于大量外來人口進入后,給當?shù)貛砉操Y源嚴重不足的壓力。老溫的荊山小學順利獲審。
2005年,荊山小學正式開辦。因為只招一至四年級,老溫原本盤算最多就招200個學生,可沒想第一年就有287人報名,近一半的教材都是開學前三天臨時復印的,此后報名人數(shù)連年激增。“沒想到這么多工友都為孩子上學發(fā)愁。我這兩眼一抹黑地辦起了這所學校,沒想靠它賺錢,就希望別耽誤了孩子就成。”
然而,令老溫沒想到的是,他的一句“別耽誤了孩子”的承諾,讓他無意闖入了中國教育體制改革這片陌生的領域,以一己之力向著改革的最深處,發(fā)起了一次次挑戰(zhàn)與沖擊……
“總不能甩手不干”
小學初中高中連著辦
記者第二次來到荊山學校時,陽光下,孩子們正分年級、班級輪流換好校服,分批等著和溫玉澤他們一塊兒照相。這是每年荊山學校都要進行的一項活動,因為每個學期結(jié)束后,都可能有一批孩子再也不會回來。
經(jīng)過特批,專職老師給記者開了鎖后,學生林艷(化名)帶著我們走進了她們的學生宿舍。每個房間都擠得滿滿的,大的有十二三張床、小的也有七八張,全是上下鋪。但每個房間都裝了空調(diào),樓下還有兩個專門的公共浴室。學生公寓對面,82座、54座、32座不同規(guī)格的8部校車,停在校園操場一角。而這也是目前晉江唯一一所有學生公寓、第一所有校車的外來工子弟學校。
原本是一片廢棄養(yǎng)鴨場的荊山學校,這幾年在老溫的不斷投入改善下,雖然條件還很難和當?shù)氐墓W校相比,但該有設施也都應有盡有。實驗室、電腦室、語音室,甚至游泳池,也一應俱全。為了學校建設,老溫甚至把自己在晉江買的房子、車子都賣了,如今一家三口,全都跟著他一起住在學校。
其實老溫也不是沒賺錢,自打辦起荊山學校,穩(wěn)定了工友隊伍,老溫建筑隊收益大幅增加。特別是2006、2007兩年,別人找不到工程隊時,老溫的隊伍就一個活接著一個,“叫價都比別人高,這兩年凈賺有1000多萬元!
可辦起小學后,工友們又希望他接著把初中辦了;辦起初中,又希望他再接著辦高中。結(jié)果就這么一路走來,投入越來越大,事情也越搞越多。老溫最后干脆把生意全交給了他人來做,眼下他自己的建筑隊只剩下百來號人,生意也就日漸慘淡。
辦學不掙錢嗎?林艷告訴記者:作為高中生,學費是最多的,一學期5200元左右,包括學費、學籍落戶、書本卷子、住宿、餐費、保險等內(nèi)容。與晉江當?shù)匾呀?jīng)實施免費高中教育相比,這筆錢不算少。“可外地生根本進不了當?shù)刂袑W。父母又都在此打工生活10多年了,回老家上學既不現(xiàn)實、成本也更高。這個價格,我們家還是能接受的!绷制G說。
“2007年辦完小學辦初中,2009年辦完初中辦高中,到了這步,我總不能走到半路就甩手不干了吧!崩蠝馗嬖V記者。
“連闖三道難關(guān)”
還想繼續(xù)探下去
轉(zhuǎn)眼到了2009年,老溫在辦學上的摸索也進入到最關(guān)鍵、最核心的階段——異地高考,到底能不能突破?
為解決高中階段教材不同的問題,老溫先后在荊山學校內(nèi),辦起了重慶、四川、安徽、湖南、湖北、貴州、河南6省1市,共7個外地高中班。教材各用各的,老師自然也從各地請來,一共13人,還得分文理。在荊山學校,記者發(fā)現(xiàn)高三共大小兩個教室,大一點的是文科班,20多人;另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是理科班,只五六個人!跋嗤n時一塊上,不同課時分開上。”同學們說。
在全國率先辦起“異地高中班”,真正的難題還在后面:
第一道難題:學生學籍關(guān)。要回老家參加高考,沒有本地學籍自然不成。老溫一個省一個省地跑教委,要為這20多個孩子解決問題!肮W校都不肯管,最后只能找那些省市的一些民辦校,無非就是花錢了,大概每個學生一學期2000元!边@關(guān)總算過了。
第二道難題:異地考點關(guān)。從高一開始,這些孩子都要參加家鄉(xiāng)每年的會考,高三時還有場畢業(yè)會考?珊⒆觽兌荚诟=ǎ趺磪⒓幽?老溫一個省一個省地跑:我掏錢,你們派專門老師飛機護送過來,到了晉江和當?shù)亟逃块T直接對接,放在這邊的保密室,雙方共同負責維護,考完再飛機護送回去。磨了一圈,這個問題這兩年也就這么解決了。
第三道難題:高考體檢關(guān)。這道關(guān)是老溫今年才解決的。就放在晉江市醫(yī)院,也是福建省批準的高考生體檢醫(yī)院。
看著這三道關(guān)都過了,老溫想:能否如法炮制,干脆正式的高考也就放在這兒吧。這話一講出去,所有人都告訴老溫:別做夢了!前三關(guān)好歹是各省教育部門自己通融一下,就能解決的。你說的這道關(guān),只能國家說了算。
老溫的闖關(guān)之路,就此打住了。“連闖了三道難關(guān),最后一道關(guān),就我個人的力量實在是闖不動了!崩蠝責o奈地告訴記者。“但這場探索,我還是想繼續(xù)走下去!
蹲點感言
老溫的探索給當下的教育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實驗范本。相比于老溫所經(jīng)歷的艱辛,那些成千上萬在異鄉(xiāng)求學的孩子所面對的現(xiàn)實,更發(fā)人深省。據(jù)老溫介紹,異地高中班有很多細節(jié)問題亟待破解:孩子們理應享受到國家撥付的學生人均公共教育經(jīng)費,但由于異地上學,本地的費用用不到,異地的享受不了;異地來的孩子,享受不到當?shù)卦缥绮唾M用減免、住宿免費等教育優(yōu)惠;民辦學校的老師,無法像公立學校老師一樣,參與職稱評定、技術(shù)定級等。
別讓老溫式的探索,悄無聲息地了結(jié);也別讓孩子們因為異地,而被貼上不一樣的標簽……
各地聲音:
- 河北異地高考政策:2年省內(nèi)高中學籍考生可報名
- 重慶率先實施異地高考 嚴格學籍管理避免高考移民
- 浙江異地高考方案月底前發(fā)布 關(guān)系100多萬學生
- 重慶市異地高考方案通過 2013年開始實施
- 云南高考15日起報名 異地高考方案12月底揭曉
- 江西異地高考考生需在贛高中讀滿一年并取得學籍
- 山東農(nóng)民工子女2014年起可在當?shù)貐⒓痈呖?/a>
- 就地高考北上廣為何難以落實 治本之策是什么?
相關(guān)評說:
專家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