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6月19日電(記者賀迎春)2005年,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在與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見面時頗為感慨地問道,“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yǎng)不出杰出的人才?”這一問問倒了許多人,也成為了中國教育發(fā)展的一道艱深命題。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丁仲禮今天在人民網訪談時表示,“我們希望通過努力來真正切實地回答‘錢學森之問’!
丁仲禮說,社會上很關心,我們用怎么樣的辦法來回答“錢學森之問”。我們希望從年輕的人才培養(yǎng)起,從他的文化、從他的情懷、從他的氣質、從他的能力、從他的興趣、從他的知識結構等等培養(yǎng)起,希望在本科階段打好一個基礎,使他為共和國的未來,為我們國家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能做出一份自己的貢獻。
“其實表面上看,我們的目標很單純,但是其實我們的目標是非常宏偉的!闭f到這個問題,丁仲禮既有一份沉重,又有一分豪情。
丁仲禮表示,中國科學院大學培養(yǎng)人才分成三個層次!暗谝粋層次,我們用的詞叫情懷與氣質;第二個層次,我們用的詞是能力與思維;第三個層次,我們用的詞是興趣與知識!
為什么把知識本身放到最后?丁仲禮指出,大學的培養(yǎng)肯定是知識,傳授知識是它的主體,但是,實際上大學光傳授知識是不夠的,他的興趣某種程度上是他學習的最好的老師。但是,這個人一輩子如果從事科學研究的話,首先要有一種非常強的自學能力,有非常好的思維方式的掌握,這樣能力的培養(yǎng)比單純的傳授知識又更加重視。再往下說精神層面的東西可能更為重要,因為只有樹立遠大的目標,只有遠大的理想,才能真正受得起科技創(chuàng)新過程當中的那份苦,才能享受科技創(chuàng)新過程的那份樂。所以,情懷與氣質的培養(yǎng)變成第一層次了。
“這不是一個空頭的口號,我們都會在具體的課程教學、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的方式過程當中,把它一點一點地落實下去! 丁仲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