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班逐漸演化成孩子“幼升小”的另一條捷徑
看來,通過一般的培訓,很難讓一個非超常的兒童通過“超常兒童篩查”;而且,有家長說了,去年2000多名學生報考,最后卻只錄取了70名,感覺自家孩子也是來“打醬油”的。那么,家長們?yōu)槭裁匆琅f熱情高漲地非要一試呢?
事實上,“超常兒童”的選拔早已不是少數高智商孩子的智力游戲,而正逐漸演化成孩子“幼升小”的另一條捷徑:
樊女士:更多的家長都是抱著這種試一試的心態(tài)來考的。
記者:為什么非要試一下呢?
樊女士:一個原因是今年共建取消了,另外就是關于學區(qū)、學片這塊現在要求的比較嚴格,5月1號不是已經進行信息采集了么,完全按照學區(qū)進行采集,這樣如果再跨區(qū)擇校的話難度會比較高。
在這種情況下,超常班的優(yōu)勢就凸顯出來:全國招生、不限戶口、與劃片無關,沒有高昂擇校費,又是優(yōu)質的學校,試一試,萬一孩子進去了呢?總比聽天由命,劃片劃到個差學校好吧?育才超常班的課外輔導班老師也道出了其中的另一層原因:
老師:我們去年有60個小朋友去報了育民育才,過了一試有30個,二試有13個,有5個進了3試,考上的。只要你過了一試,你可以拿著通知單報學而思啊、什么巨人啊,他都會給你免費的,就是報小學一年級的課程,所以他還是有好處的。
不僅如此,不少有擇校權的學校也會以此為選擇的標準,判斷孩子的素質。也正因此,考超常班,與其說是希望孩子“智力超!,不如說是哪怕裸考也希望孩子小升初能多謀一條出路吧。依此看,教育均衡化一天未實現,家長們就要為孩子是不是非要就近入學而煩惱。
教育專家熊丙奇:只要有差別,他肯定就要為這個差別而絞盡腦汁。要根本解決這個問題,第一你怎么解決小學和初中的教學特色問題,第二個問題就是核心還是要政府加大投入和轉變教育資源的配置方式。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