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網(wǎng)>>教育>>滾動新聞 |
|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論壇 | 網(wǎng)摘 | 手機點評 | 糾錯 |
進入7月,部分香港地區(qū)的院校在廣州、深圳等地舉行副學士面試會,吸引了想赴港求學的學生和家長前去咨詢。不過很多內地的學生和家長對香港副學士并不了解,將其簡單理解為一般的大專課程。
專家提醒學生和家長注意,高考成績達到本科錄取線的學生才有資格申請副學士,且讀副學士學位在國內企業(yè)中的認可度不高,學生需要努力學習升讀本科才是最佳路徑。因此學生在擇校時一定要考慮升本的成功率。
部分港校副學士仍可報名
近幾年,香港留學日漸升溫。不過從今年的咨詢情況來看,只有少數(shù)學生可憑借高考成績直接就讀香港名校,因此,不少學生選擇通過赴港讀副學士再升讀本科的方法。
據(jù)新通教育香港名校申請專家殷楊華介紹,香港本科的申請難度較大,一般情況下香港八大的錄取標準比高考分數(shù)線一本高出60分左右,而且需要參加面試。對于眾多目前有意赴港深造的畢業(yè)生而言,已經錯過了今年香港本科開學的申請時間。因此不少學生會申請香港副學士,現(xiàn)在抓緊時間申請還來得及。
目前可接受申請的院校有香港城市大學,申請的截止時間為7月19日;香港大學的申請截止時間為7月23日;香港浸會大學網(wǎng)申已于6月30日截止,學生可以郵寄報名材料去學校,申請截止時間為7月31日。
啟德教育集團廣州公司香港經理林麗芳也提醒學生:7月,香港多所院校會在廣州、深圳、香港舉行副學士面試會。考慮申報副學士的同學要抓緊時間。
殷楊華告訴記者,目前針對內地高中畢業(yè)生,香港副學士的招生要求是:高考成績達本科錄取分數(shù)線;外語考試語種必須是英語,且取得中偏高的成績。在一般情況下,學院要求高考生的英語成績至少須達100分左右的水平(滿分為150),目前一般性的學校開始已經升高至110分。
“雅思、托福成績也受認可,部分院?赡軙腥雽W水平測試。而且,學生需要通過以英語為主的面試。為此,扎實的英語基礎尤為重要!
副學士并不等同于大專
留學專家坦言,國內學生和家長對副學士課程的認知程度并不太高,很多學生和家長認為副學士就相當于國內的大專。事實上并非如此。
林麗芳則表示,很多前來咨詢的學生,都會誤認為香港副學士申請門檻較低,意味著出路會較差,或者說出路缺乏保障。事實上,香港副學士并不能簡單等同于中國內地的大專生,采用全英文教學,其師資、課程設置等都較為優(yōu)質。
“就讀香港副學士學位的學生,無論是將來選擇就業(yè),還是選擇升學,都會有較好的出路。以香港城市大學專上學院(即其副學士學院)為例,其2012年畢業(yè)生有72%選擇繼續(xù)升學,且多選擇升讀學士學位課程。而其他的,選擇就業(yè)的學生當中,有65%的學生都可以在1個月內,找到平均薪金接近1.1萬港元(約合8800元人民幣)的香港地區(qū)工作,接近香港學士學位畢業(yè)生的約為1.2萬港元(約合9600元人民幣)的起薪點!
選擇副學士課程要考慮升本成功率
需要提醒廣大學子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學生都能順利升本,有意“升本”深造的學子,在兩年的副學士學習期間需要勤下功夫。“提供副學士課程的學校中,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嶺南大學的升本率相對高一些。此外,學生還可以選擇國外大學升學途徑,比如澳洲、英國、中國及美國多所大學已和嶺南大學社區(qū)學院簽訂協(xié)議,本校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可申請直接升讀其二/三年級。”
林麗芳則提醒學生注意,由于中國內地學生修讀副學士課程,學位并不被國內企業(yè)普遍認可,且沒有一年的找工作簽證(即副學士畢業(yè)生必須在最后一年的學生簽證到期前,找到香港工作,才能留港工作)。所以,建議內地學生如果選擇副學士課程,還是要多考慮未來的升讀本科課程成功率,而且在提升自己學歷背景的同時,通過一年留港找工作簽證,實現(xiàn)留港生活、就業(yè)。
南方日報記者 于冬雪
名詞解釋:副學士
據(jù)介紹,副學士的課程概念源自美國,已有約一百年的歷史。副學士課程修讀期多為兩年,畢業(yè)后,學生可選擇升讀大學,再加兩年學習便取得學士學位,因此被譽為升讀香港名校的“黃金跳板”。
目前香港有五所大學提供全日制副學士課程,分別是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大學附屬學院、香港嶺南大學。成功修畢兩年副學士課程的畢業(yè)生,可考慮申請報讀本校大學或香港其他大學學士學位本科課程二年級。
(來源:南方日報)
![]() |
||
![]() |
![]() ![]() ![]() ![]() ![]() |
![]() |
新聞排行 | 重點推薦 |
視頻新聞 | 更多>>> |
|
重點推薦 |
![]() |
高考資訊 備考輔導 院校報考 互動交流 |
高考最新動態(tài)高考視點高考政策各地動態(tài)新聞人物家長必讀 高考大綱語文數(shù)學外語物化生歷地政文綜理綜作文作文素材庫滿分優(yōu)秀作文 高校招辦訪談招生動態(tài)高校信息庫院校信息專業(yè)動態(tài)模擬填報系統(tǒng)志愿填報技巧 在線做題估分高考論壇高考博客圈討論區(qū)考試經驗交流試卷上傳試卷下載許愿送祝福 |
呼叫熱線 4008-100-300 服務郵箱 kf@people.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于人民網(wǎng) | 考生服務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證000006號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000000008號 |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4065) |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自律公約
人 民 網(wǎng)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