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網(wǎng)>>教育>>滾動新聞 |
|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論壇 | 網(wǎng)摘 | 手機點評 | 糾錯 |
【天津卷】
2013年多數(shù)省市取法了全國卷新材料作文的道統(tǒng),而天津卻大膽選擇了(半)命題作文的形式,有創(chuàng)意,成為今年的一道獨特的風景。雖只是“填入一字”,但一字千金,能夠反映出考生對“獲取知識、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徑”的獨特理解。所填的字雖不同,但話題絕對是集中的。為了降低審題難度,命題人還為考生提供一個古老的范例“學而知之”,這就使本題目既具有傳統(tǒng)淵源,也具有時代色彩。
從時代性來看,“知”的內涵,在網(wǎng)絡化、信息化、3D化的新背景下,已經(jīng)變得空前豐富,而“知”的途徑也隨之變得多種多樣。這樣,考生可寫的角度非常多,如“思”、“問”、“行”、“游”、“讀”、“做”、“動”、“察”、“研”、“敲(鼠標)”、“交(交友)”、“聽(傾聽)”等等。
就文體來說,題目對各類考生都很公平,就以“做而知之”為例吧,既能夠激發(fā)考生感受生活,側重寫自己“做”過的經(jīng)歷和體會,也能夠引發(fā)考生思考生活,側重思考 “做”在求知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關鍵是要尋找自己最有把握的那個字,比如生而知之,疑而知之,創(chuàng)而知之,痛而知之,悔而知之等,愛而知之等。只要真的找到那個字,問題應當是迎刃而解。當然,“構成題目”幾個字是多余的,或者是否應該這樣表述“填入一字,構成完整題目”?
【原題】
中國自古有“學而知之”的說法,這里的“學”,通常被理解為從師學習。韓愈就說過:“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們獲取知識、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徑日趨多元。請結合你的心得和體驗,在“____而知之”中的橫線處填入一字,構成題目,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能以“學而知之”為題;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來源:冠華作文網(wǎng)
相關專題 |
· 高考頻道_教育頻道_人民網(wǎng)_權威全面報道高考 |
![]() |
||
![]() |
![]() ![]() ![]() ![]() ![]() |
![]() |
新聞排行 | 重點推薦 |
視頻新聞 | 更多>>> |
|
重點推薦 |
·安徽將貧困縣學生納入高招專項計劃 ·2013年高考上海物理試題 ·國外高考雷人作弊法:五槍手替一人最荒唐 ·內蒙古高考成績23日公布 25日前公布最低線 ·“最美”高考生:救同學像借給同學橡皮擦一樣普通 ·高考備考成本30年漲幅超8萬倍受熱議 ·外教做高考英語卷驚呼“趕上美國高考” ·高三女“人頭貓身”自畫像嚇壞爸媽 ·浙江作文題有誤:高考命題為何頻頻出錯 ·高考結束:“過來人”教你從容過暑假 |
呼叫熱線 4008-100-300 服務郵箱 kf@people.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于人民網(wǎng) | 考生服務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證000006號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000000008號 |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4065) | 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自律公約
人 民 網(wǎng) 版 權 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