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靜的夢想是獲得更多理解。
10年默默無聞地工作,想說句話也不會有回應(yīng);下班后除了向丈夫家人訴說辛苦,不能與任何人交流,更不能向正上幼兒園的女兒說起?墒牵3分39秒的新聞事跡今年4月5日在央視一套“新聞聯(lián)播”播出后,她的身份就徹底暴露在陽光下。鄰居和朋友們說:真想不到,原來你在“潛伏”啊。眼下,她正在中國文明網(wǎng)被推薦參選“中國好人”。
“理解與生命一樣珍貴!闭f這話的,就是南京殯儀館美容師周立靜,她渴望自己的職業(yè)能夠獲得更多人理解與尊重,這就是她心中的夢。
平靜平凡中掂量生命重量
31歲的小周是鹽城人,2004年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畢業(yè)后來到南京。
每天早晨5:30,她準時到達單位,全身衣服從內(nèi)到外全部換過,套上工作服戴上口罩帽子,一天的工作就開始了——從死者家屬和工作人員手上接過一具具遺體,送進冷藏間;把第二天要接受家屬告別的遺體推出來一一化妝。如果當天輪到她夜間值班,那就意味著夜里她還得處理接收隨時推來的遺體,每天她要接觸30多具遺體化妝美容。
“工作的時候是安靜的,沒有人和你說話,正好可以琢磨業(yè)務(wù)、提高水平。”但她畢竟是女孩子,膽量不是天生的。在學校學習接觸,也都屬于間接,數(shù)量也很有限。小周在最初的兩年里,每天除了工作,還要不斷克服極大的心理恐懼。尤其上夜班時,需從園區(qū)穿過寂靜的過道,她的心拎到嗓子眼;即便與同事一道,也是悄無聲息一路踉蹌而過。
避開繁雜靜聽生命的絮語
懷孕后,領(lǐng)導(dǎo)把她調(diào)到骨灰紀念堂幾個月,生完孩子,她又主動提出返崗。“考慮轉(zhuǎn)去辦公室做文秘啥的應(yīng)該不是難事,但我還是喜歡化妝。”小周喜歡這里安靜,因為內(nèi)心會很單純。干了這個職業(yè)后,她不止一次看過日本電影《入殮師》——男主角小林,從一個職業(yè)大提琴手改行入殮師職業(yè),所經(jīng)歷的一切苦痛、屈辱、自豪與成就,也正是她所深刻經(jīng)歷的——10年,守在人生長途這最后一個關(guān)口,周立靜看到人世間太多的富裕、權(quán)力、貧窮和平凡,在為他們化妝的時候,也完成了自己對職業(yè)的哲學思考,堅定了留在這里的決心。
委屈與不平是成長的階梯
“媽媽,你去哪里上班?”每當女兒問起,周立靜總是平靜地告訴孩子,她的單位在安德門大街10號。如何減少孩子將來的心理壓力?這也是長期困擾小周的苦悶,甚至是傷痛。她忘不了一位同事的經(jīng)歷。同事帶孩子去幼兒園辦理入學手續(xù),老師讓填一張表,上面有父母工作單位。沒有類似經(jīng)歷的同事很自然填上“南京殯儀館”。老師驚訝地當著眾人問她:哦,你在那個地方工作。侩S后,又似乎怕雙方都難堪,老師掩飾住驚訝和排斥情緒故作輕松地說:沒關(guān)系,反正你也不在化妝一線。而那個年輕媽媽恰恰就是化妝師。那一天,小周和幾個同事圍坐著,誰也沒說話,有人不斷擦拭著臉上的淚水。
委屈也來自服務(wù)對象家屬。一次,她把即將接受告別的遺體推進大廳,“誰讓你給我媽戴帽子的?經(jīng)過我們同意了嗎?!”兒女憤怒地跳將過來,小周倒退一步平靜地解釋:穿衣戴帽是傳統(tǒng)習俗,不要帽子我們馬上處理。說著悄然把遺體重新推進化妝間立即補妝,幾分鐘后再出來時,她已擦干眼淚撫平心境。
“新聞聯(lián)播播出后,很多人認出了我,連同家門口鄰居,老同學和好朋友!毙≈苷f,有鄰居理解了她的艱辛,還風趣地開玩笑:真想不到,原來你是深藏不露搞潛伏;也有鄰居遠遠伸出大拇指:好樣的,小周!周立靜此刻的心情大好,“曝光為自己帶來的,是一種徹底而暢快的釋放!”(記者 董婉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