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名廚”轉任職校教師 潛心培養(yǎng)餐飲人才

“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倒計時8天?!痹谖錆h市第一商業(yè)學校教學樓,一塊計時板掛在顯眼處。8日,該校餐飲專業(yè)部教師常福曾正指導學生制作一道“清燉中華草龜”,為備戰(zhàn)這場“國賽”做訓練。
圖為9月8日,常福曾(左三)正指導學生們烹飪。 武一力 攝
今年48歲的常福曾是楚菜大師,也是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鮰魚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他16歲便與烹飪結緣,擔任過多家星級酒店的行政總廚,負責全國40多家連鎖店的菜品開發(fā)、餐飲顧問,年薪百萬元。2012年,他放棄高薪工作,從事職業(yè)教育。
“隻有走進學校,才能沉下心來做餐飲人才培養(yǎng)、傳承。”常福曾說。
十幾年前,武漢市第一商業(yè)學校餐飲專業(yè)部僅開設中餐烹飪課程,隻有十幾名學生﹔如今,該校逐漸開設食材雕刻、冷拼、糖藝、西式糕點等花樣課程,學生增至八百余人。有些學生已走入社會,成為星級飯店廚師、職業(yè)學校講師、餐廳主理人等。
一有機會,常福曾就帶領學生參加省級、國家級職業(yè)技能比賽,一方面“全國找差距”,另一方面“在和高手較量中積累信心”。學生馮鬆曾以一道湖北名菜“橘瓣魚汆”斬獲2014年全國烹飪大賽金獎。他回憶,參賽前一個多月,常福層每天陪他練到深夜,反復調配魚蓉、水、鹽、生粉、雞蛋的配比,為的是讓魚汆呈現(xiàn)出“形如橘瓣、晶瑩潔白”的完美狀態(tài)。學生取得好成績,常福曾比誰都高興。
隨著時代發(fā)展,社會需要什麼樣的餐飲人才?常福曾認為,過去廚師隻需要把菜炒熟、做好吃,如今遠遠不止這些。餐飲業(yè)涉及到農(nóng)業(yè)、制造業(yè)、服務業(yè)等,優(yōu)秀的廚師要對相關產(chǎn)業(yè)知識有所涉獵。此外,廚師還應懂得飲食營養(yǎng)、口味搭配和藝術欣賞,這才是當前餐飲行業(yè)所需的高層次人才。
“你們要學習的,不僅是成為一名廚師,而是成為一名烹飪藝術家。廚藝和廚德能夠成為創(chuàng)造美好人生的兩塊基石?!泵磕觊_學第一課,常福曾總是這麼告訴學生。
常福曾還在“西餐本土化、中餐國際化”的道路上不斷努力。2017年,他參加世界技能大賽。因參賽項目僅限西餐類別,他選擇制作糖藝。“翻糖、巧克力都是外國人的食材,如何用它們展示中國文化?”常福曾賽后思索。經(jīng)日復一日實驗,他帶領學生花費8年時間將翻糖、巧克力做成方罍、梅瓶等一系列文物造型,一經(jīng)推出,受到中外業(yè)內人士廣泛認可,部分作品還被武漢博物館永久收藏。
“希望我的學生也能通過菜肴,把中國五千年文化底蘊展示給世界,這是我最大的心願。”常福曾說。(武一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